欢迎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流专业建设   >   本科教学   >   正文

钢琴系系列学术活动(二)张奕明博士专场学术讲座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07


11月1日中午13:00音乐学院301多媒体教室,张奕明博士以《中国专业钢琴教育体制的建立之初及对其的再思考——兼对比早期钢琴事业在工业革命后伦敦之社会学意义兴起》为题,以社会学、人类学视角,从钢琴范畴,拓展至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及社会话题。  

讲座开始时,音乐学院钢琴系中国钢琴区域音乐研究基地(筹)张凡老师从一本书开始,介绍张奕明博士出版的专著、观点,以及相互之间交流,对于昨天张奕明博士中国作品在音乐会表演的选择,在演奏过程中的强势表演风格与钻研精神,鼓舞学子们建立思考的习惯。本次报告的题目也是张奕明博士多年来的学术思考。

张奕明博士先从自己的学术渊源和成长经历谈起,解释了如何形成自己当前的学术理念和研究风格。介绍了英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特点、音乐风格特质,及与维也纳钢琴音乐从键盘形制、审美趣味、音色理念等的差异。再观中国专业教育体制建立初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钢琴教学发展情况,上海国立音专的外国专家以及他们培养的许多优秀的中国早批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

张奕明博士尤其举例并展示了齐尔品《第二钢琴协奏曲》在上海Grand Theatre的音乐会节目单(1934年5月13日)与单曲音频。创作通过作曲家对中国音乐文化、中国社会世俗生活的观察与捕捉,音乐很有街头风格,非常时髦,很动感。五六十年代全国钢琴教学发展,以两院(中央、上海)教学带动全国,提及当时著名的钢琴教授和知名的学生。如李翠贞、李嘉禄、易开基、洪士金圭、朱工一、周广仁、李名强、殷承宗、刘诗昆、朱雅芬、鲍蕙荞等。以教学带动表演、创作,成就了很多在国际声名大噪的中国钢琴家。同时也提到改革开放后上海市金陵路备受关注的、繁荣的“钢琴热”现象。谈及工业文明、社会发展、文化氛围、音乐市场化以及钢琴本身在中国发展的特点。

张奕明博士大胆抛出观点,针砭时弊,特别是国际化比赛的竞争与市场化带来的弊端。音乐家成才的目标与成长的轨迹,为了搏出成绩而过度的投入资源,真的是有效的吗?相比较欧洲古典主义发源地德奥与法国却没有相应影响规模的市场化的国际钢琴赛事,这是有一定的缘由和意义的。横向对比,例如匈牙利音乐教育与发展理念,在孩童时期,从合唱、打击乐、视唱练耳、律动等入手,提升民众的整体音乐素养,反而从更长的时间线看,培养了极为出色的影响力广泛、全面的学者型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在座聆听讲座的钢琴学子们,未来将会是影响到社会最广泛人群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推动者。通过今天两位老师学术报告中层层铺垫、逐渐剥离出来、抛出的“疑问”和思考,结合未来的修身、促学、从业,今后如何为师,如何待艺,如何成才,如何育人,将引发大家自觉的内省与深思。

本次系列活动,将进一步推动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科高质量发展,拓展教师教育教学思路,加强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探究;也吸引更多的学子们,提升对中国钢琴音乐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