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诞生。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基层的农牧民送去精神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乌兰牧骑精神”。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坚守梦想,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六项职能,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逸夫艺术楼东侧一楼大厅设置了多个乌兰牧骑宣传展板,以便老师、同学们参观学习、宣传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乌兰牧骑最初队员只有10余名,但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这种精悍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等限制,随时随地可演,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的生活,因此深受基层农牧民喜爱。乌兰牧骑队员既是演职员、又是宣传员;既是文艺轻骑兵,又是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员、辅导员。对于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方向,党的多位领导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乌兰牧骑作为一种团结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一簇不灭的充满朝气的活火。几十年来,乌兰牧骑队伍发展壮大,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乌兰牧骑的方向没有变,宗旨没有变,精神没有变。
乌兰牧骑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求真务实,牢记使命,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乌兰牧骑”艺术团秉承乌兰牧骑精神,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宗旨,以“文艺轻骑赤子心,扎根基层送温暖”为主题,发扬和传承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宝库。我们时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去温暖,送去关爱。目前艺术团成员为150余人,包括汉族和蒙古族、回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真正组成了一只短小精悍,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工作队”,实现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我们今天宣传、学习乌兰牧骑精神,就是要用音乐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对党的事业的高度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用音符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学院乌兰牧骑艺术团将继续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用艺术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用行动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奉献青春力量。
乌兰牧骑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成为民族精神奋斗的一个象征。相信不忘初心,坚守梦想的青年人们定能奏响新时代的华美乐章。